王辉球将军与夫人饶子春育有一男五女,其中王涌涛是第二个孩子。王涌涛曾在回忆录中提到,由于多种原因,他对父亲的了解其实是相当晚才开始的。王辉球极少与子女分享自己的辉煌事迹或过往经历,王涌涛对父亲的印象大部分来自母亲的叙述。渐渐地,他通过零零碎碎的回忆和片段拼凑出父亲的形象。
随着岁月的流逝,王涌涛逐渐开始主动寻找关于父亲的资料,深入了解父亲的事迹,最终得出结论:王辉球不仅是我军优秀的高级政工干部,更是一位无比坚韧、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。王辉球于1911年出生在江西万安县,而他的妻子饶子春则于1921年出生在山东阳谷,两人年龄相差十年。婚后不久,大女儿便在延安诞生,夫妻俩为她取名“延民”。随后,行军到河南偃师县,王辉球的唯一儿子王涌涛出生,取名“延华”。
王涌涛常常觉得,自己和姐姐的名字似乎起反了。他总觉得自己的名字更像是女孩的名字。虽然他是家中的独子,王涌涛却从未感受到父母特别的宠爱。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,父母总是忙于工作,很少有机会长时间陪伴他。在王涌涛的记忆中,父亲王辉球是一个寡言少语的人,总是与家人相处得温和友善,但很少发脾气,最多只是偶尔训斥几句。
展开剩余79%在王涌涛的童年里,有一件事令他印象深刻——父亲拍照的技术非常高超。王辉球拥有一架从战场上缴获的日本120相机,这台相机是当时相当高档的,采用德国蔡司镜头,拍摄的照片十分清晰。每当一家人外出游玩时,王辉球总会带着这台相机拍下很多珍贵的照片,记录下他们的点点滴滴。
时光流转,王涌涛渐渐长大,1966年时,他正在北京大学附中读高中。在一次“串联”活动中,他与同学们高举“长征队”的旗帜外出游历,进行社会调查。得知此事后,王辉球表示支持,他希望儿子能亲身体验社会,见识不同的生活。临行前,父亲王辉球还特别为他准备了一张从北京到井冈山的路线图,并建议他:“去井冈山看看吧。”
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,王涌涛和队员们徒步走村串乡,和工农一起下田劳动,挖煤炭,过上了极简朴的生活,也从中收获了许多经验与感悟。尽管他们的旅行途中充满挑战,最终因上级命令需要回京,王涌涛依然感到这段经历弥足珍贵。回忆起那段时光,王涌涛曾说:“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,我第一次真正走近了工人和农民,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与苦难,这段经历让我受益终身。”
解放战争时期,有一次,王辉球突然接到了部队的紧急调令,命令他们迅速转移。王辉球的妻子和尚不满周岁的女儿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,迅速准备好行装,准备随部队一起走。同行的还有一位姓郑的马夫,他非常担心小孩子的安全,于是提出将孩子放在箩筐里,由自己负责照看。行进过程中,突降细雨,路面更加泥泞,马夫小心翼翼地背着孩子,然而一个不小心,箩筐从马背上滑落,孩子不见了。
尽管战士们行军匆忙,未能及时发现这一事故,但等到部队经过危险区时,才意识到孩子失踪了。王辉球的妻子焦急万分,情绪也变得非常激动。考虑到周围可能有敌军出没,王辉球坚持不回去找孩子,为了大局着想。马夫郑师傅却不肯放弃,执意回去寻找失踪的孩子。经过漫长的搜索,郑师傅终于找到了孩子,直到深夜才带着孩子安全回到驻地。
令人欣慰的是,孩子在摔落后并未受伤,而是安然无恙地坐在箩筐里。这也归功于马夫郑师傅精心设计的箩筐,使得孩子在摔下后没有受到伤害。为了感谢郑师傅,王辉球的夫人还特意为他介绍了大女儿的保姆,最终,郑师傅和保姆结为夫妻。
几年后,郑师傅给王辉球写了一封信,信中附有一家人的合影,并希望王辉球能帮助他的女儿参军。王辉球看完信后,便安排了郑师傅的女儿在成都军区当了空军。后来,郑师傅再次寄来了女儿的照片,照片上她穿着军装,英姿飒爽。
随着王涌涛的成长,他逐渐对父亲有了更深的理解。2009年,王涌涛退休后,成为江西干部学院红军后代讲课团的成员,每年他会两次前往井冈山讲课。在这些讲课的同时,他也会回到家乡,探望那些亲切的乡亲们。乡亲们常常称呼他为“万安崽”,这是对他故乡的亲切称呼。
在一次回到家乡时,王涌涛得知,父亲王辉球是中国最早的少先队员之一。根据王辉球在《忆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少年先锋队》一书中的记录,井冈山少年队成立于1928年2月,尽管这个队伍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,但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。胡主席在参观井冈山博物馆时曾说道:“把少先队成立的时间提前了几十年。”对王辉球而言,井冈山不仅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,更承载了他深厚的情感。
王辉球晚年写了大量关于井冈山的回忆文章,成为了记录井冈山斗争经历最多的老同志之一。然而,王涌涛对于父亲的经历了解得仍然零散不全。当王涌涛的女儿林林决定写一本关于爷爷的书时,王涌涛不仅大力支持,还整理了许多关于父亲的资料。这本书最终被命名为《我的爷爷王辉球 从小学徒到开国中将》。
书中提到,王辉球生前非常宠爱这个孙女。爷孙二人非常投缘,谈话时总是滔滔不绝。有一次,王辉球提到美国时,他说:“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!”孙女听后笑着纠正:“现在不说‘美帝国主义’啦,叫美国,是我们的战略伙伴呢!”王辉球看着她,慈爱地笑了笑,并没有再多说什么。
王辉球将军的一生,充满了革命的牺牲与奉献。正如王涌涛所说,父亲是一个好干部,默默为革命事业奉献了一切。他的一生值得我们铭记,也激励着每一代人。
发布于:天津市北京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