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3499点的“障眼法”?“疯牛”背后的三大推手与玄机》
(点击文末的《决胜龙虎榜》查看专栏,可看到笔者最近所看好短线股的分析点评)
市场永远不缺故事,但能穿透迷雾、直击真相的,是那份洞察主力意图、把握时代脉搏的能力。
7月8日,3499.89点像一把刻刀,把所有人的目光都钉在了K线上。
有人说这是“关门打狗”,有人叹息“错失良机”。
但我看到的,是一场精心策划的“声东击西”,是主力对空头耐心和胆识的双重考验,更是由“三大马车”拉动,慢牛向疯牛过渡的关键信号。
那几日,市场的脉搏确实跳动得有些不一样。
大金融板块,尤其是银行和保险,周五冲到3497点后遭遇抛压。
很多人立刻预言“诱多陷阱”,仿佛前方一片泥泞。
然而,仅仅三天,剧本就彻底反转。
光伏板块,借着政策东风,再次起飞。
算力板块,被工业富联单季净利润暴涨52%的业绩点燃,直接引爆了整个产业链。
证券板块,更是在新增开户数据爆表的助推下,扮演了牛市加速器的角色。
更让人寻味的是,沪指最高点精准停在3499.89点,离3500点仅一步之遥,却迟迟不肯跨越。
这哪是冲关失败?
这分明是主力在玩“饥饿营销”,像老猎手一样,故意把猎物引到洞口,然后不动声色地收网。
既要逼迫犹豫的空头割肉离场,又要让踏空者心痒难耐,渴望下一次进场机会。
炒股要的是眼光,是看透市场本质,而不是被表面的涨跌迷惑。
我们不妨从更深层的逻辑来剖析这场“围点打援”。
首先,看创业板的走势,自6月25日以来,“大涨-盘整-再涨”的模式已经重复三次。
这种节奏,恰恰呼应了2019年2月那轮牛市中的“牛回头”,预示着结构性牛市的健康发展。
其次,工业富联的业绩爆发,不仅仅是一份财务报告。
它证明了AI硬件领域已经进入业绩兑现期,那些基于想象力的炒作,正在被实实在在的盈利能力支撑。
最后,6月份新增开户人数激增,达到165万人,同比增长53%。
这背后涌入的增量资金,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,争先恐后地扑向那些低位徘徊、具备爆发潜力的题材股。
真正的机会,往往藏在别人恐慌的时候。
敢于逆向思考,才能抓住市场的核心逻辑。
正是在这种“权重搭台,题材唱戏”的格局下,最危险的恰恰是那些还在“等回调”的聪明人。
仔细观察当下的资金流向:CPO(光模块)龙头新易盛全天大单净流入高达4.2亿,显示出资金的强劲吸纳能力。
光伏ETF的份额一周内增加了18亿份,说明市场对光伏板块的信心正在迅速回升。
甚至在一度沉寂的游戏板块,也开始出现机构资金的回补迹象。
这一切都在指向一个事实:主力资金正在从金融股这个“东墙”,巧妙地转移阵地,填补科技股这个“西墙”。
这是一种战略性的资金腾挪,也是牛市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表现。
别被一时的市场噪音干扰,看懂资金的真实流向,才能在大浪淘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金子。
那么,3500点这个重要的心理关口,到底何时能被有效突破?
我们可以从两个关键信号来判断。
一是券商股的表现。
一旦券商板块能够集体放量、突破前期高点,那将是市场总攻的号角,意味着牛市的上涨动能将进一步得到释放。
二是美元指数的走势。
如果美元指数能够跌破104关口,那么全球资本的流动将发生改变,大量的海外资金将可能加速流入A股市场,疯狂抢购那些被低估的核心资产。
基于这些判断,我大胆预言,最晚在本月中旬,在新能源和AI这两大引擎的强力驱动下,沪指必将站上3550点的高地。
但在此过程中,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警惕。
当银行等金融股突然出现非同寻常的暴涨时,那可能就是题材股撤退的警报声,预示着市场的轮动即将进入新的阶段。
市场轮动是常态,但抓准轮动的节奏,才能在穿越牛熊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现在让我们聚焦到创业板,这波“涨二退一”的妖娆走位,绝非偶然。
从6月25日至今,三次“大涨后盘整两天再突破”的剧本,精准得如同复制粘贴。
这背后隐藏的是主力精心设计的捕猎网。
而7月8日,真正点燃这轮上涨的“三大马车”,更是值得我们深度挖掘。
它们分别是:由宁德时代领衔的光伏板块,以新易盛为代表的算力板块,以及由东方财富带动的证券板块。
这三驾马车,拉动的不仅仅是指数的节节攀升,更预示着一场新的结构性牛市正在加速到来。
细究光伏板块的暴动,早已有迹可循。
当工信部出手整治行业低价竞争时,华西证券连夜测算,认为行业淘汰30%的落后产能后,龙头企业的毛利率将飙升40%。
再加上固态电池量产的消息,特别是安瓦新能源那条GWh级产线,更是直接重塑了整个锂电材料板块的估值体系。
而算力板块的爆发,更是令人瞩目。
工业富联的业绩仅仅是序曲,国盛证券的报告更是揭露了一个惊人的事实:全球AI服务器需要百万块高端PCB,而目前全球产能缺口高达35%!
这意味着,在这个赛道上,业绩兑现的潜力是巨大的。
基本面是股票的灵魂,业绩的爆发力,才是驱动股价持续上涨的根本动力。
然而,这场上涨中最狠的杀招,却藏在了精妙的时间差里。
有没有注意到,每当沪指逼近3500点这个心理关口时,创业板总是会抢先一步启动,扮演起“打冲锋”的角色。
7月8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:早盘,当银行股出现一定的砸盘迹象时,阳光电源、胜宏科技等20只创业板权重股却逆势直线拉升。
这分明是主力在玩“声东击西”的战术——利用金融权重来稳住指数的运行区间,同时又用成长股来收割超额的收益。
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,我们应该重点盯紧两类潜在的机会。
第一类是PCB上游的材料供应商,例如铜箔基板的龙头企业,它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十月,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。
第二类则是固态电池的技术派,特别是那些在半固态电池成本上取得突破的企业。
据了解,本月半固态电池的成本已经下降了18%,这意味着其大规模应用的日子越来越近。
抓住风口上的猪,不如成为风口本身,技术和创新才是驱动未来的核心。
但我们也要保持一份警惕。
一旦创业板的单日成交量突破4000亿,市场很可能会出现剧烈的震荡。
我的建议是,在光伏板块,要关注硅料价格的拐点是否出现;在算力板块,要紧盯英伟达的供应链动向;而在证券板块,则要等待市场交易量突破1.8万亿的信号。
请记住,在牛市中最大的风险,往往不是没有机会,而是满仓却踏错了节奏。
再回到那句“金融股稳步推升中枢”的市场论断,它其实已经道破了当下的天机。
当前的市场,根本不是那种所有股票齐头并进的“疯牛”,而是一种“权重控盘+成长冲锋”的黄金阶段。
7月8日,银行股虽然领跌,但却难以掩盖4200多只股票上涨的事实。
这恰恰印证了我的判断:主力正巧妙地利用金融股作为“压舱石”,将指数稳定在3450点至3550点的箱体区间内震荡。
而真正的目的,则是在这片“试验田”中,悄悄地布局那些具备三倍以上增长潜力的股票。
市场永远是动态平衡的,学会解读主力资金的“平衡术”,就能看穿一切。
请看主力是如何运用“四两拨千斤”的技巧的:上周五,通过拉升券商股来测试3497点的抛压情况,为的是摸清对手的底牌。
本周,则迅速将重心转移到光伏和算力等题材股的突破上。
最精妙之处,在于沪指两次冲关3500点的手法。
7月5日,主力利用金融股发动强攻,消耗空头的弹药。
而到了7月8日,则巧妙地让题材股从侧翼发动包抄。
这种“围点打援”的战术,充分说明了主力绝非一时兴起,而是志在长远,意图将整个市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。
关键数据同样为我们的判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:今年上半年,新增散户投资者数量达到了1260万人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公募基金的仓位仍然低于八成,这意味着市场还有充足的“弹药”可以用来进一步推升股价。
同时,美元指数在105关口反复挣扎,一旦美联储的降息靴子最终落地,那么将有近千亿的“北水”资金蜂拥而入,疯狂追逐A股市场的优质资产。
更为重磅的是,半导体设备的进口额出现了37%的骤增,这似乎在预示着,国家层面的硬科技扶持政策,很可能在月底就会正式出台。
信息量在哪里,价值就在哪里。
解读数据的背后逻辑,才能把握住财富的脉络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们应该抓住两个黄金买点:
首先,当沪指回踩至3450点平台时,果断加仓那些业绩预增的AI硬件类股票。
其次,当证券板块整体的市盈率跌破1.3倍时,闭着眼睛都可以扫货那些龙头券商。
但切记,风险信号同样不容忽视:如果两融余额突破1.6万亿的关口,或者出现单日百股涨停的极端行情,那么我们就需要启动止盈策略了。
我个人认为,下一波能带来巨大收益的机会,可能就藏在那些“被错杀的次新科技股”之中。
那些市盈率低于30倍,并且订单量能实现季环比50%增长的隐形冠军,它们随时都有可能启动翻倍行情,为我们带来丰厚的回报。
而现在,就是我们密切关注并伺机而动的时候了。
投资不是赌博,而是对价值的判断和时机的把握。
耐心和专注,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。
#图文作者回归激励计划#(点击上方的《决胜龙虎榜》查看专栏,可看笔者短线股的分析点评,可单篇订阅,亦可按月订阅)
北京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